|
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建于1954年,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位于北京西直门繁华商业区,地理位置优越。 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通知,该建筑已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文名:北京展览馆 外文名:Beijing exhibition hall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占地面积:140000 m2 历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 1952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访问苏联,在和苏联谈判中,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为此,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苏联展览馆,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派了建筑专家来我国帮助设计和施工。 我国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彭真任组长,当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赵鹏飞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体参与展览馆的建设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书科长王荣章和苏联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一同在北京市城区考察地理环境,选择建馆地点。 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1953年由中央财政部投资2700万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场)。工程耗资2400万元。 初生(1954)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馆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以及参加建馆的工人、干部出席了开工典礼。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司员也应邀参加。北京市市长彭真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词。典礼结束后,彭真市长破土奠基北京苏联展览馆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曾指示全国各省市支援展览馆的建设,当时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为建设展览馆,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万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成长(1954 - 1984)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苏联展览馆,举办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继在此地举办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和“日本商品展览会”。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这一时期,北京展览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展览馆就成为我国接待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地区和我国举办各种展览、交流活动的场所,为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我国经济贸易关系,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壮大(1984 - 1997) 伴随国家经济改革的推进,北京展览馆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1984年北京展览馆展览服务公司成立,并完成了企业法人执照的办理,标志着展览馆已全面进入企业管理,随后,北京展览馆的发展步伐更为迅猛,新建并开发了如合资宾馆、星湖饭店、首都广告艺术公司、莫斯科餐厅食品厂、冷饮厂、旅行社及劳动服务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同时,北京展览馆作为亚运会购物中心,接待来北京参加比赛的世界各国运动员及各界友好人士。购物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荟萃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名、特、优、新、精产品22类千万余种。馆内设置了商品展销厅、台、咖啡屋、啤酒屋等,馆外设有美食街,在北展剧场还进行文艺演出,盛况空前。购物中心历时40天,接待观众160万人次。 新生(1998 - 2000年) 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览馆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 1998年底,为适应接待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览馆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场馆改造,对原东西室外场地封顶改作室内场馆。1999年9月20日,“光辉的历程——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辉煌成就的一次检阅,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展团在展览现场进行了展示。展览历时40天,接待来自全国的各界观众100万人次。 1999年2月,北京展览馆集中优势资产加入首旅股份实现资本上市,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资2亿元人民币,对北京展览馆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北京展览馆室内展馆共设12个展厅,展出面积2.2万平方米,层高8至19米,空间高大,气势恢宏。馆内的水、电、空调、通讯设施等设备也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时安全监控和消防喷淋系统、大型报告厅、会议多功能厅、快餐厅等展会服务功能。北京展览馆所属的莫斯科餐厅和北展剧场也实现了设施设备更新,基本达到了接待国际性、现代化展会的硬件标准,成为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会展场馆。 2003年与德国美沙展览集团合资成立美沙北展展览公司,专业从事国际性展览的组织与实施。 建筑信息 北京展览馆最初的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苏联莫斯科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进行,于1953年完成设计,1954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3200㎡,主馆平面呈“山”字型,左右对称,正门入口前设置圆形广场,造型采用典型的苏式风格,局部融入中国传统形式。 所获荣誉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20年11月,入选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上榜名单(共100家) 。 展览活动 2022年9月27日—2022年12月31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参展作品有《铁冶志》、《淮南子》等 。开放时间每天展览时间:9: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00。 社会评价 “北京展览馆是一座综合性展览馆,也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对于其后我国的展览馆建筑产生标志性的影响作用。主馆平面呈“山”字型,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前伸的两翼形为正门入口的圆形广场。主馆中央大厅顶部为高耸入云的镏金尖塔,塔顶安装巨大的红星。建筑造型采用典型的苏式风格,局部融入中国传统形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交通信息 (一)地铁:2号线、4号线、13号线西直门站;4号线动物园站。 (二)公交车: 北京展览馆站: 电车:19、65路 公共汽车:26、56、129路 西直门外站: 电车:105、111路 公共汽车:7、16、26、27、87、305、332、347、360慢、362、534、563、604、632路 动物园站: 电车:19、65、102、103、105、107、111路 公共汽车:7、15、16、27、87、129、305、332、334、347、360慢、360快、362、563、604、632、695路 (三)出租车: (1)从北京火车站出发:(非高峰时段) 全程14公里约20分钟,约35-40元 (2)从北京西客站出发:(非高峰时段) 全程12公里约20分钟,约30-35元 (3)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非高峰时段) 全程39公里约50分钟。 |